近期政府开始推动社保、个税改革,甚至拟立法确定“居住权”。外界质疑 “减税”是左手出右手进的财政平衡术,改革实质是在布局为政府“创收”。
8月27日,全国人大常委会再次审议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。拟将个税起征点由现行的每月3500元,提升至5000元,并增加了教育、医疗、房贷房租等专项附加扣除。媒体称这是让利于民,让民众分享“改革红利”。
不过也有经济学家们认为。税赋,已成为中国人不能承受之重。
住房、医疗和教育,被称为中国人身上的新三座大山。这是没算上中国人背负的一座更大的隐形高山——税赋。
中国税收主要是所得税和流转税,前者占比少,是直接税,纳税人看得到;后者占绝大多数,是间接税,纳税人不易察觉,也叫隐形税。
去年中国个人所得税在税收中仅占比8.3%。绝大多数的税赋,隐藏在所有的商品和服务中,被悄无声息地征收了。
根据官方数据,2017年中国人可支配收入(税后)总量36万亿元。中国人去年税赋:14.44万亿的税金+6.6万亿元的社保基金(五险)+1.82万亿元的住房公积金=23万亿元。
去年中国人背上的税赋大山有多高?税赋/可支配收入=64%。
在《福布斯》2005年、2009年调查的各国税赋中,中国都是全球第二。世界银行2014年研究得出中国总税率64.6%,为全球第13高,远超欧美发达国家。
发达国家税收高,民众相应享有高福利,包括教育、医疗、养老等等。
但在中国,中国人缴纳了高税收,得到的却是高负担,还得再背上住房、医疗和教育三座大山。
结果,大家无钱消费,或者说消费“降级”,消费增速连续7年下滑,从2011年的20%降至为2018年7月的8.8%。
所以学术界呼吁,减税刻不容缓。
左手略减个税 右手大收社保
只是,将与个税改革同天实施的,还有社保改革。
8月20日,政府决定自2019年1月1日起,由税务局征收五险一金等各项社会基金费用。
个税改革虽能略微减轻民众的税赋,但社保改革却会显著加重企业和民众的负担。学术界和企业界都批评,政府的改革是在进一步压迫中小微企业和百姓的生存空间。
例如,依据官方数据,生活在城镇的工作者,2017年仅社保费率(五险)就高达工资的37.25%,加上住房公积金的话,接近税前工资的一半,远超可支配收入的一半。所以世界银行认为中国人的社保负担全球第二重。
再加上个人所得税,摊上各种间接税,城镇职工背负的税费,理论上比自己实际挣到的钱要多得多。
这些税费主要是由企业直接缴纳。在中国,绝大多数中小微企业经营艰难,利润微薄,要生存只能少交税。
例如社保缴费,正常缴纳企业的比例逐年下降,从2015年的38.34%降至2017年的24.1%。超过七成企业少缴了社保费。
这一系列改革,会给中国人的收入带来什么变化?
以内地城市武汉为例,月收入一万的市民,个税改革后,每月减少20元税金。
以前按照最低缴费基数3093.30元,每月缴纳319元社保费。明年起由税务局征收,按照实际收入需缴1030元社保费,比之前多缴711元。
自2019年1月1日起,月入一万的武汉市民,所享受到的“改革红利”是,每月到手的钱比以前减少691元。多交的社保远远超出减掉的税金。
社保成政府新盈利点
社保改由税务局征收,政府能“创收”多少?
据统计局的数据,2017年城镇职工工资总额(税前)约25万亿元。按照人社部五险37.25%的工资比例,社保费至少有9.3万亿元,政府实际收缴6.6万亿,少了2.7万亿元。
也就是说,社保改革,可以从企业和百姓钱包中,再挤出至少2.7万亿。
而去年中国私营工业企业全年利润总额才2.4万亿元,国有控股工企才1.7万亿元。
再多收2.7万亿社保费,大批中小微企业将被逼至破产、倒闭。
媒体一直宣传缴足社保、未来养老有保障。
但现实是,先不提未来的养老金会贬值到什么程度,仅眼下的养老金就已经亏空到兜不住的程度。
人社部2016年的数据显示,个人账户空帐(缺口)高达4.7万亿元,空帐率已超九成。
7个省的养老金收不抵支,黑龙江直接“穿底”,负债232亿。近两年,干脆不更新数据。
从临近退休的60后,到青春勃发的80后,都为自己退休后究竟能领到多少,或者,能否领到养老金而忧心。
“改革” 布局为政府聚财
受中美贸易战的影响,中国经济加速下滑,政府面临着借钱都难以为继的生存危机,被迫寻找更多的收入来源。
社保,就是被选中的新盈利点。还有呼之欲出的房地产税,以及近来租金暴涨的租房市场,都是为地方政府准备的摇钱树。
近来推出的一系列政策或改革,细究之下,都是为了给政府筹钱而布局。
例如,8月27日中共人大审议的民法典物权编草案,提出了“居住权”立法。
“居住权”,就是为“租购并举”、“租购同权”的住房改革炮制出的“法理依据”,是为了让民众相信租房有“居住权”法律保障。
其实质是为推高房租而铺路。如同住房市场一样,租房市场的价格只有涨上来,地方政府能从中收取的税费才会多。
尤其是租房市场中,大部分都是民众私下交易,地方政府难以插手捞钱。
现在政府力推“租购同权”,要保障“经登记”的租房者,和房东享有同等的子女就近上学等公共服务。
再加上政府开始力推机构进入租房市场,甚至鼓励租房市场证券化等等。这些举措不但会进一步推高租金,同时也会迫使租房交易被纳入缴税范畴。
这一系列动作,相当于把1.5万亿元规模(2017年)的租房市场大蛋糕,从地下端到了政府的餐桌上。
而且,“居住权”瞄准的不仅仅是租房蛋糕,还有正在热议的房地产税。
今次的民法草案,配合居住权,推出了“住宅用地使用权到期自动续期”的规定,算是为房产税“无产权”的缺陷,打上一块补丁。
地产界相信,新规会加速房产税的推出。